癌症骨頭轉移怎麼辦? 乳癌篇


文/黃柏翔醫師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

 

  所有罹患乳癌的病友,最擔心的就是疾病轉移,也就是腫瘤從原發的乳房擴散出去,到達肺臟、肝臟、骨骼,甚至是腦部等其他身體部位。而研究顯示,在所有可能發生乳癌轉移的身體部位當中,骨骼轉移的發生率高達七成,是臨床上乳癌最常見的轉移位置。

  癌症骨轉移可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骨骼中,但最常影響中軸骨 (如顱骨、脊椎骨、骨盆、肩骨及肋骨)。癌症骨骼轉移起初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若惡化並造成症狀,最常見是患部持續性的疼痛。這種骨轉移的疼痛常是不知不覺的開始,慢慢地越來越嚴重,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姿勢惡化。而其最重要的特徵是持續性的疼痛,無法藉由休息或其他的復健治療改善。

      癌症的骨骼轉移腫瘤會持續地侵蝕骨骼,影響骨骼結構,大幅降低骨骼強度。骨骼像人體的樑柱,負責支撐人體這座房子的重量。一旦骨骼變脆弱,就容易被外力或身體重量壓垮,造成骨折。而另一個嚴重併發症,則是因脊椎骨折或脊椎轉移性腫瘤侵犯,造成脊髓神經壓迫,可能導致腿部疼痛、感覺麻木或感覺喪失、腿部無力或癱瘓、大小便失禁。這些併發症除了降低病友的活動力及生活品質,更會增加照護需求並減少生存率。

  由於骨轉的疼痛常是不知不覺的開始,容易導致病友的誤判或輕忽。有位中年女性病友數年前診斷早期乳癌,在接受手術及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後順利康復。近期她逐漸開始感到腰痠背痛,本來以為是家務操勞或姿勢不良導致運動傷害,多休息就會改善。然而症狀越來越明顯,於是她跑遍朋友推薦的按摩、推拿店,期許獲得改善。然而數月後,疼痛非但沒改善,反而日益嚴重,雙腳也開始無力,無法行走。直到家人推著輪椅帶她至骨科就診後,才發現是乳癌復發合併骨骼轉移,造成嚴重的脊髓神經壓迫。像這樣的案例不算罕見,提醒病友保持警覺,若有持續性的疼痛請務必返診及早告知醫師。

 

|乳癌骨轉移治療方式多 可分三大類

  乳癌的骨骼轉移雖然影響嚴重,但好消息是有多種方式可以治療,能有效地延緩骨骼腫瘤的惡化、減輕疼痛症狀、預防骨折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並進一步改善生活品質。乳癌骨轉移的治療包含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以及骨轉移標靶藥物治療三大類。治療選擇取決於骨骼轉移的位置、嚴重度以及預期可能導致的影響,可能採取一種或同時使用多種癌症骨轉移治療。

1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使用游離輻射線破壞癌細胞的 DNA,進而導致癌細胞死亡。放射治療的光束會針對癌症骨轉移部位照射,能抑制腫瘤對於骨骼的侵蝕,有效緩解疼痛,也可緩解脊髓壓迫導致的脊髓壓力。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手術治療後,如脊髓壓迫手術、手腳骨折手術或預防性手術之後。在某些不適合或不需要手術的情形下,單獨使用放射治療也能達到很好的療效。

2 手術治療

  若癌症骨骼轉移造成重要骨骼 (如大腿骨) 強度的嚴重損害,預期將來骨折風險高,則可能需要預防性手術固定並強化骨頭。若已發生骨折或脊髓神經壓迫等嚴重併發症,也需考慮手術治療。癌症骨轉移手術可能會用到人工關節、金屬骨板、鋼條或植入物來幫助固定骨骼。若能在嚴重併發症發生前及時診斷,預防性手術與骨折後手術相比,恢復程度較佳、併發症較少,住院時間的時間也較短。

3 骨骼標靶藥物

  有兩類骨骼標靶藥物可用於治療乳癌骨骼轉移,分別是Denosumab以及 Bisphosphonates雙磷酸鹽。Denosumab是一種單株抗體,給藥方式為手臂或大腿皮下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則有許多選擇,包括Zoledronate、Pamidronate、Clodronate及Ibandronate等藥物,給藥方式大多為靜脈注射。以上兩類的骨骼標靶藥物皆減少癌症骨骼轉移造成的骨吸收作用,幫助強化骨骼,減輕骨骼疼痛、降低骨折及其他骨骼轉移併發症風險,是相當有效的藥物。

 

  根據研究統計,長期接受骨骼標靶藥物治療的病友,約有4%的機率會發生下顎骨壞死併發症。因此,病友應先接受牙科或口腔外科醫師完整評估,並等待牙科相關治療都完成後才開始使用骨骼標靶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仍需持續維持口腔衛生,若有任何口腔相關症狀則建議暫停骨骼標靶藥物並立即至牙科或口腔外科回診。此外,骨骼標靶藥物治療也能發生血鈣降低的副作用。建議病友每日攝取至少500mg鈣質、400IU維生素D,就能減少低血鈣的發生。

 

    總結來說,骨骼轉移是乳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且可能導致骨折、脊髓神經壓迫等嚴重併發症。若乳癌病友出現持續性的骨頭或背部疼痛,建議及早就醫。若診斷確定發生乳癌合併骨骼轉移,除了持續加強抗癌治療之外,更有放射治療、手術治療以及骨骼標靶藥物治療等選擇,有效降低骨骼轉移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