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信攝)
肺癌治療從新式手術、標靶治療到免疫療法,醫界研發愈來愈多抗癌武器。
陳定南、鳳飛飛、單國璽、陳珮琪……,這些人有什麼相同之處?答案是,他們都是肺癌患者。
林口長庚醫院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中心副主任趙盈凱在《康健雜誌》5月21日主辦的《癌症趨勢論壇》上指出,肺癌是發生率僅次於大腸癌的癌症,儼然是台灣新國病,但卻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為過去多數病患診斷出肺癌時,惡性率很高、已無法存活,但事實上,透過X光及低劑量肺部斷層掃描,篩檢出早期沒有症狀的肺癌,可大大提升存活率 ,更且目前已經有愈來愈多新方法,可有效延長罹癌者壽命,即使是較晚期的肺癌病患,也能得到最佳治療機會。
機器人手臂、雷射導引,手術更精細、更安全
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中心主任張文震指出,肺癌可透過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方式治療。期別較早,如第一、二期的病患,多由外科開刀,直接將癌症及附近少數淋巴結切除,過去開胸手術須將肋骨剪斷,疼痛、疤痕大、且術後復原時間長,但現在則可用胸腔鏡手術替代。
趙盈凱指出,歐美將胸腔鏡手術稱為「筷子手術」,也就是身上開3個小洞,將兩支器械伸入體內施行使手術,美國僅20%的肺癌切除使用胸腔鏡,但長庚醫院則已高達90%,技術純熟,甚至更發展出「單孔胸腔鏡手術」,只要開1個洞,就能完成切除,降低感染風險。
為使手術更穩定、安全度更高,長庚也引進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達文西機器人),醫師只要在2公尺外操作機械手臂,便可用更短的時間完成精細的手術。
而針對亞洲女性最常見的肺腺癌,早期觸摸不到的毛玻璃狀腫瘤,過去須用勾針定位腫瘤位置,疼痛且易滑動,現在則有「雷射導引式胸腔鏡手術」,透過電腦算出最佳角度,以多軸式的X光機找出腫瘤,並用雷射光精準指出腫瘤所在處,精準且有效率地切除腫瘤,定位、開刀一次完成,可縮短手術時間、且加強精準度。
(陳德信攝)
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晚期肺癌新希望
除了一、二期肺癌可由手術切除之外,肺癌期別為三A的病患,通常由內外科共同照護,其他則以放化療為主。張文震表示,傳統的化學治療是攻擊腫瘤DNA的合成,不具有專一性,好壞細胞通殺,平均存活期約6~12個月,長期存活率較低。
如今,肺癌治療進入「客製化」時代,每個病人的腫瘤基因變異不同,用藥及治療策略就不同 。精準醫學的標靶治療是阻斷訊息傳遞,導致癌細胞生長訊息受阻,進而消滅帶有該標靶分子的腫瘤細胞,具有專一性、副作用小且好處理的優勢,缺點是治療一年左右就會產生抗藥性,需針對抗藥基因再設計新一代的藥物加以對付,以「攻擊腫瘤—突變—攻擊突變腫瘤」的循環,終身與癌共存。
目前肺癌主要的標靶藥物為EGFR抑制劑和ALK抑制劑兩大類,如果病人沒有這兩類的基因突變,另可透過全基因解碼,尋找有藥可治的突變基因,對症下藥,但張文震提醒,標靶藥物昂貴且有副作用,必須非常注意藥物劑量、並避免攝取到可能影響藥物吸收的食物和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抗癌功效。
新型免疫治療則是最新抗癌希望,醫界研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阻斷免疫檢查點蛋白的活動,「讓免疫系統不踩剎車」張文震指出,免疫系統活化了,破壞腫瘤細胞的能力就能增強。
不過免疫療法的藥物非常昂貴,因此他鼓勵,若有臨床試驗的機會可爭取加入試驗,由於這是全球矚目的醫療進展,試藥的安全性會受到嚴格保障。
肺癌治療從新式手術、標靶治療到免疫療法,醫界研發愈來愈多抗癌武器,張文震感性勉勵現場癌友和家屬「只要命還在,我們就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