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大家聞之色變的癌症,連續13年為男女性癌症死因之首位,以癌症死亡人數結構比來看,每五個癌症死亡者就有一人為肺癌;不僅每年有超過萬人死於肺癌,同時每年更超過16000多人被宣告罹患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肺癌因為初期無任何症狀,所以晚期發現比例高,導致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除了生活預防之外,特別強調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還有及早治療的重要性。為響應8月1日世界肺癌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全民正視肺癌的威脅。
健康教師不菸不酒、晨泳運動不間斷 竟罹患肺癌
肺癌防治三步驟 對抗新國病
台灣癌症基金會第15屆抗癌鬥士蔡勝進,服務教職29年,退休後從事志願服務工作15年,連續三十幾年間每天晨泳不間斷,喜歡爬山,登頂百岳50座,還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東西大縱走一日行紀錄保持人,作息規律、不菸不酒,因一直沒有做肺部篩檢,在幾年前的例行門診做了檢查,竟確診發現罹患肺腺癌,在切除了左肺下葉以及積極治療後,已恢復穩定。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說,要遠離肺癌威脅,不只是生活預防,如避免致癌因子以及遵守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之外,另外兩步驟也要同時遵守,包括定期篩檢,以及精準治療,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
賴教授進一步說明,肺癌初期無任何症狀,當有不舒服或是有異狀時已幾乎是晚期,就會失去早期發現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期,呼籲肺癌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篩檢,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尤其國人都有「吸菸才會罹患肺癌」的迷思,但在台灣,男女性有超過半數的肺癌病友不吸菸,女性甚至有約9成肺腺癌是不吸菸者,因此常常就會忽略篩檢的重要。
根據國健署統計,肺癌第1期之5年存活率約9成,到了第2期接近6成以上,第3期則下降到近3成,但如果到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因此為了肺癌存活率倍增的目標,不只要定期篩檢,面對癌症更需要積極治療,全民一起正視肺癌防治!
肺癌危險因子就在你我身邊!快自我檢測是否為肺癌高風險族群!
一般人認為吸菸會增加肺癌風險,但是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持續上升,賴教授指出,其實還有很多生活中隱藏的風險,包括廚房油煙、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也漸漸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尤其女性因為家庭角色的關係,常常身處於充斥致癌因子的環境,如:廚房油煙、焚香、室內二手菸等,也造成許多女性和非吸菸者在近年來肺癌發生率增加的主因。
所謂高風險族群,都是從生活習慣、環境或是家族史的基因所建構之特徵。如果有一個或多個危險因子,並不代表一定會罹患肺癌,而是應該盡早進行正確的篩檢。
- 檢測自己是否為高風險族群 如下:
- 抽菸史超過30包年 (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包年計算:每天抽菸___包×抽___年= ______包年
- 具有肺癌家族史者(一等親或是家族內有一位以上的肺癌病患)
- 有肺部病史者(如: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肺結核、慢性肺阻塞症等)
- 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
- 長期暴露於PM2.5區域者
- 長期需煮食且無抽油煙機設備者
除傳統認知的菸害,油煙、職場環境、家族基因都有可能導致肺癌發生,賴教授說,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空污變成嚴重肺癌風險潛在因子之一,PM2.5暴露愈高的區域,罹患肺癌等肺部疾病的人數也會隨之增多。空污已經是全球公認的健康殺手,每年造成全球700萬人死亡,肺部、心臟、腦部的疾病都會受到侵害,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警告「空氣汙染是這世紀的新菸害」。
賴教授特別強調,從去年開始,國民健康署即啟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者」兩大高風險族群免費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 (LDCT)篩檢,可說是對國人的一大福音。
而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與屈臣氏攜手推動「愛妳不肺力」公益計畫,宣導正確的肺癌防治觀念,幫助女性高風險族群遠離肺癌威脅,特別推動「女性弱勢家庭肺癌篩檢支持計畫」,只要年滿40(含)以上之具有低收、中低收入戶證明或清寒證明的女性,且符合上述 「肺癌高危險族群列表」六項指標中任一指標之高風險族群者皆可申請,名額僅限100名,請民眾把握機會!
提醒長年處於空氣污染或致癌環境的民眾,一定要自主篩檢,守護肺部健康。
肺癌存活率倍增:早期篩檢、早期診治成關鍵
精準治療 讓肺癌存活效益最大化
賴教授說,早期檢測與診斷,以早期發現肺癌及早治療,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是現階段肺癌防治的重要目標,而醫學日新月異,早期肺癌治療選項多元化,病友可透過基因檢測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術後無論是免疫或標靶的輔助治療,都能夠幫助降低復發風險,讓病友面對早期肺癌的武器更加完備。
賴教授進一步說明,肺癌的治療早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臨床醫師可依據腫瘤特性、大小以及EGFR基因檢測,擬定最適切的治療計畫,藉由EGFR基因檢測區分出病人是否基因突變,再依基因突變類型選擇標靶藥物治療,病人可以有更好的預後,降低復發、轉移及死亡的風險。
根據研究指出I到III期之肺癌患者若是有EGFR基因突變,在術後仍有45%~76%之復發風險,且期別越高,復發風險就越高。而針對EGFR早期肺癌的術後輔助治療,除化學治療外,搭配相對應基因的精準治療,能有效降低八成復發風險,幫助早期肺癌治療邁入新突破。
有鑒於此,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100名早期肺癌患者補助EGFR基因檢測,以讓病友掌握肺癌基因突變,幫助醫師及癌友對早期肺癌療程做出正確選擇,幫助早期治療策略擬定之評估。「女性弱勢家庭肺癌篩檢支持計畫」、「早期肺癌EGFR基因檢測補助計畫」資訊請參考 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