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治療副作用 肺癌標靶藥物之皮膚照顧


讓治療過程不再難受,肺癌標靶藥物之皮膚照顧

文/曾雅欣 台灣癌症基金會護理師

標靶藥物的研究發明開啟癌症治療進入新的篇章,在精準醫療的趨勢下,可專一且直接地針對癌細胞生長途徑加以抑制甚至破壞,有如射箭正中靶心的準確,相較於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效果明顯可見,著實是治療一大利器。

雖然標靶治療專一性高,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副作用的產生。和肺癌有關的標靶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使用此類藥物後,皮膚相關副作用的發生率高達80-90%,其強弱與藥物的強度、劑量有關。以下說明,讓大家對於常見的副作用有更正確的認識,也能透過預防、觀察評估與照護技巧,可有效減緩副作用的影響與不適,維持生活品質。

 

◈丘疹膿疱疹(痤瘡型紅疹) 

服藥後1-2週可能開始有紅點、紅疹或膿疱等分布於皮脂分泌旺盛及大量毛囊的區域,會有搔癢、燒灼刺痛感,可能在鼻子、臉頰、額頭、嘴巴周圍以及頭皮、胸背部發生。雖不至於影響生活,但為了避免感染還是須用藥物治療。要注意的是,此症狀常被誤認為青春痘,但其實治療方式與青春痘待大不相同,若是以治療痘痘的A酸、果酸或含酒精成分的產品擦拭,反而會刺激皮膚。

 

◈甲溝炎 

指甲旁組織會變薄、脆弱,指甲長長後就容易導致指甲內嵌,形成甲溝炎。症狀大約在使用標靶藥物後的1-2個月會出現,起初指甲根部會出現紅、腫、痛,之後可能伴隨化膿的炎性反應,最常發生在手或腳的大拇指。這類發炎症狀,通常以抗生素治療。指甲內嵌突出的肉芽,則以硝酸銀,電燒或冷凍治療處理。

 

◈毛髮異常改變 

頭髮生長速度變慢、變細綣曲、容易斷裂、落髮量多都是服用標靶藥物可能造成的現象,有時臉部會長出細毛,眉毛、睫毛的長度、粗細、捲度等也會有所變化。因毛髮狀態的改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頭皮有膿疱,容易導致毛囊發炎,若未妥善治療,毛囊因此被破壞,會形成瘢痕性禿髮;若睫毛生長的變化,造成紅腫刺痛,甚至是倒插時,應即時尋求眼科醫師協助治療。

 

◈皮膚癢、乾燥 

皮膚搔癢大多伴隨著皮疹、皮膚乾燥而來,通常發生在治療後2-3週,若有乾癬或濕疹病史,出現的時間可能會更早。乾燥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剛開始是容易剝落的鱗屑,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會有龜裂、疼痛的情形,常見於手指、腳趾、手背關節表皮、足踝。

癌症治療技術的發展,個人化治療成為一大趨勢,有效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雖然過程中,仍有皮膚的副作用需要克服面對,但是只要觀察變化,在妥善的照護下,仍能有效減緩副作用對皮膚的傷害,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並確保治療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