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NGO國際抗癌交流,展現台灣抗癌工作國際化,為台灣抗癌工作寫下精彩頁 |
文/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清儀 雖然台灣至今未能如願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但身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總會長,以及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執行長的Dr. John Seffrin,率領美國癌症協會代表團共13人蒞臨台灣,與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中華民國防癌協會四個機構,在我國行政院衛生署楊漢湶副署長見證下,簽訂「國際抗癌宣言」盟約,確立共同攜手抗癌的決心,也為台美民間外交跨出堅實的一步。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總會長John Seffrin親臨締約,確立台灣抗癌工作與世界同步 美國癌症協會(ACS)成立於1913年,九十年來致力於防癌宣導、癌症防治、病友服務、推廣戒菸與癌症防治研究等工作,全美共有十二個分會,近兩百萬名義工;長期贊助美國癌症防治研究中心,其中有32位研究者榮獲諾貝爾獎,成就備受世界矚目。 簽約儀式於5月25日,衛生署十五樓大禮堂舉行,衛生署長陳建仁雖無法親臨,但簽名用印,擔任了見證人的角色;陳署長並接見了美方一行,針對目前台灣在抗癌及菸害防治工作的努力交換意見。Dr. John Seffrin表示,此次結盟關係之建立,不僅可搭起台灣非政府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抗癌聯盟(UICC)之溝通管道,未來並將能有機會參與WHO及UICC之癌症防治與菸害防制推廣計畫,使台灣之癌症防治與菸害防制工作與世界同步,同時並將台灣的相關成果宣傳於國際。
簽約的四個單位各有所長。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耕耘於癌症預防工作,並且具體落實「防癌從小做起」的觀念,深入國小校園推廣飲食防癌工作;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推動癌症病友的多元服務工作,深具口碑及成效;董氏基金會為國內第一個致力於推動反菸的民間團體,廿年來推動國內菸害防制工作不遺餘力,不論是促成「菸害防制法」的立法、促使開徵「菸品健康福利捐」、長期推動拒吸二手菸,成效為各界有目共睹;中華民國防癌協會長期推動早期篩檢,對婦女子宮頸癌的早期發現有很大的貢獻。 其中,台灣癌症基金會更被其他三單位推舉為此次台美NGO國際抗癌交流及簽約活動的主辦單位,除意義重大的簽約儀式外,並舉辦了「台美NGO國際抗癌交流研討會」,由Dr. John Seffrin主講「建立政府、企業與NGO在癌症防治工作上的對話機制」,分享建立三方對話機制的重要性;同時台灣民間抗癌團體,針對台灣在癌症預防、篩檢及癌症病友服務上的現況及困境,進行了民間、企業與政府的對談,並由Dr. John Seffrin提供建議,成就了一場在抗癌工作上的具體交流活動。 同時,在面對大陸可能的威脅下,台灣癌症基金會經過長期的聯繫與溝通與爭取,促成了衛生署及外交部,成為此次交流及簽約活動的參與者及見證人,為台灣被拒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外之可貴進展,亦備受衛生署及外交部之肯定。 |
圖1:美國癌症協會與台灣四單位簽訂「國際抗癌宣言」盟約後合影,左起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彭汪嘉康、美國癌症協會執行長Dr. John Seffrin、美國癌症協會董事會主席Dr. Gary Streit、董氏基金會執行長葉金川、中華民國防癌協會董事長吳運東。
圖2:在衛生署副署長楊漢湶(左ㄧ)的見證下,美台「國際抗癌宣言」盟約正式簽訂,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彭汪嘉康、美國癌症協會董事會主席Dr. Gary Streit、美國癌症協會執行長Dr. John Seffrin(左二起)展示完成之簽約書。
圖3:簽完「國際抗癌宣言」盟約後,美台雙方並於「國際抗癌宣言」簽署牆上完成簽名,並握手確認雙方未來抗癌合作關係的展開。
圖4:美國癌症協會此次訪台行程中並舉辦「建立政府、企業與NGO在癌症防治工作上的對話機制」研討會,與台灣政府及民間進行交流。左起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組長孔憲蘭、美國癌症協會董事會主席Dr. Gary Streit、台灣癌症基金會董事長彭汪嘉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研究室主任鄭鴻鈞醫師、美國癌症協會執行長Dr. John Seffrin、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監事主席王正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