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良(Genetically modified)蔬果的安全性


基因改良(Genetically modified)蔬果的安全性

      美國是供應蔬果種子的大盤商。1995年美國境內最大的農場Pioneer Hi-Berd研究出一種以巴西核果(Brazil nuts)的基因,植入黃豆種子內的改良品種,主要是為提高黃豆的蛋白質及營養,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改良品種案例,所以,這個公司就請了Nebraska大學Steve Taylor博士做一些上市前的研究。當時,Taylor博士對這個研究並未特別注意,只是想看看基因轉移後的黃豆,會不會引起本來對巴西核果敏感的病患敏感,結果試了三個病患都引發了敏感。這是一個事先沒想到的嚴重問題,如沒能事先防範,可能會引起死亡的危機。所以,這個改良品種就被及時擋了下來。

      為此,美國國家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是否該及早針對改良品種之蔬果訂定安全管制條例也思索多年。於此同時,美國還是多方面在進行許多植物的基因轉移研究,大部分在植物上的基因都來自細菌、病毒,4-5年下來也沒發生什麼意外。在最近卻有些不尋常的發現,如改良後的玉米,會殺死皇種蝴蝶(Monarch butterflies)的幼蟲。改良後的玉米所產生的Bt化學物,可以保護玉米蟲害,但對人體安不安全?另外,現在又有新改良品種的玉米內含Bt Cry 9C,對人類來說這些化學品在胃中不會被吸收,但在腸中會被吸收,會不會引起敏感或引發中毒?這些問題至今好像沒有定論,一般民眾也沒什麼反應。所以到目前為止,基因改良玉米為33%、黃豆為50%、棉花為50%、洋山芋為50&、番茄(使其晚熟)。因五,與這些有關的食物都會包含基因轉移的產物。那麼動物吃了會不會有危險?在小老鼠大多不願食用下,以灌時方式餵食改良物種的蕃茄(比一般貴)給小老鼠,小老鼠顯示出很痛苦,但沒見到什麼危害。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讓它上市,並且也積極研擬基因改良植物要點及法案,以便有效規範、適時控制。

     自1992年到1999年四月底,美國農業部、衛生部食品藥物署及環保署已通過審核,准許共43種基因改良的農產物上市。例如果實成熟調控的蕃茄;耐除草劑的棉花、大豆、玉米及甜菜;經油脂含量改變過的油菜;或經油脂品質改良過的大豆;抗病毒的夏瓜;抗輪點病毒的木瓜;抗蟲咬的馬鈴薯、玉米、棉花;雄不稔的菊苣、油菜及玉米;抗鱗翅目昆蟲的蕃茄及玉米;及能抗甲蟲的馬鈴薯等。

     台灣近幾年來,因果園的蚜蟲傳撥,導致木瓜輪點病毒的蔓延速度極快。以前的對抗方式是砍除罹病植株,或另覓地搬家種植,但幾年後,仍難逃依劫。故本地的植物病毒學害專家,經多年的研究,成功地培植出高度抗病毒的轉移基因的木瓜品種,以解決輪點病毒的問題。這個轉移基因的品種,已在霧峰農試所轉移基因專用之試驗田,完成了四次田間實驗,證實其抗病毒性可以解決台灣本土木瓜的生產問題,這將成為台灣第一個等待衛生署通過的基因改良木瓜。

     一般美國民眾對基因改良種的存在似乎並沒有太大反感,但在一般問卷調查卻顯示,在可能範圍內,他們不會熱衷買這種改良種蔬果。問卷也問到是否認為需要管制這些產品?又是否應該在產品上標示?初期大眾並不太專注於此事,但最近反應熱烈,尤其猶太教士認為,用〝豬〞的基因來轉移的食物是絕對不允許的。去年1月29日,全世界140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經過了一星期的討論,發表了一個新的全世界公認的規範:所有因基因轉殖的農產品及複製品,皆需註明,讓所有的消費者知道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