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時,如何與孩子溝通? |
「媽媽,你可以抱我一下嗎?」 一位罹癌末期的年輕男子,他勇敢地向來探望的媽媽請求。媽媽是個害羞內向的婦人,她很少對家人展露關愛,只見她遲疑了一下,終究沒去抱抱26歲的兒子。幾天後,兒子走了,這位媽媽對輔導老師說:「我以為他的病會傳給我啊!」,淚流滿面的她早已泣不成聲,再多的遺憾也無法彌補兒子伸出的雙手,終究是落空了。 許多人當證實罹癌時,通常是驚恐萬分,不知為何生命竟然來到一個交叉口,治得好,謝天謝地;萬一治不好,是要歷經多少折磨啊? 有一回,我帶著4本筆記本到一位女學員的家,她罹患胰臟癌,放不下還在唸小學的兩個孩子,尤其是唸小六的兒子,她遺憾當年對兒子太兇,如今生命正在新的考驗,她好想告訴兒子:「媽媽,當年不懂教養,打過你,希望你原諒我,媽媽愛你。」 不知如何開口的她告訴我這個心願,於是我帶了那4本筆記本到她家。我單獨和她的每位家人聊一下,並給出每人一本筆記本,鼓勵他們寫出對老婆、對媽媽的感謝,女學員一樣可以寫出對老公和孩子的祝福。 當我看到她兒子寫下: 「媽媽, 我不生妳的氣,媽媽,我愛妳。」我很高興地去向女學員轉述兒子的心聲。「那我放心多了。」女學員失去溫潤色澤的臉龐終究擠出一絲笑容。 「生病時,如何與孩子溝通?」,2018年8月2日,我以這個主題到台灣癌症基金會演說時,看到了一群生龍活虎的聽眾,萬萬想不到其中有些是癌友。大家共同經歷了個人面臨罹癌初期「談虎色變」的階段,接下來如何進行和家人談開的挑戰,尤其對子女要如何啟口?翻閱基金會送我的雜誌和書,發現其實各個癌友家庭處理得很好,就是「坦誠相告」。 讓孩子知道當爸爸、媽媽罹癌並不是世界末日,希望孩子提供爸媽助力,無論是精神上、照料上,或陪伴上。但是,此處有三個重點提醒,避免溝通無效,衍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一、溝通時,語氣和緩,神情鎮定由當事人直接溝通比起配偶去說更好,因為借路溝通時,配偶加重的語氣,或傳達負面的感覺,容易適得其反。儘管身體不適,但因為是直接open talk,孩子更有機會得到「有問必答」的機會,減少年幼無知造成的恐懼和困擾。 二、 讓孩子參與照顧,減緩「幫不上忙」的遺憾讓孩子倒杯水,或捶捶背,或陪伴回診,這些肢體的互動,可以補足孩子心中的遺憾,當罹病的爸爸、媽媽還會說聲:「謝謝!有你真好!」,孩子心頭的糾結可以鬆綁許多。 三、給孩子生命教育的機會「生病」這件事誰也不想遇見,但真的就是臨到當頭,可以送給孩子最棒的生命禮物是──探討生死問題,容許孩子度過迴避、憤怒、不知所措和勇敢面對的歷程,爸媽原本就無法陪伴孩子走完他們的一生,分離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早晚而已。 有時,生病的爸媽不想讓孩子過早面對生死問題,但是若能豁達轉念──孩子比起同儕早熟地理解,反而更懂珍惜家人的愛,也看到爸媽奮力不懈的求生欲望,學到照顧健康.善待他人和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總之,給孩子共同面對的機會,必定是利多於弊的學習。
【延伸閱讀】不再獨自承受,家人永遠伴你身旁 【延伸閱讀】焦慮害怕的面對與調適 【延伸閱讀】在溝通時,常遇到的狀況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