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病質與癌的惡性循環 頭頸癌病友更應注意!


2025-05-15

文/呂宜興 馬偕紀念醫院 耳鼻喉頭頸外科系 資深主治醫師

收錄於2024.03月 no.98 《愛·Care會訊》

 

頭頸癌泛指癌症(最常見是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於頭頸的部位。除了眼睛及腦部以外的構造都包含在內,常見的包括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唾液腺癌、甲狀腺癌等。口腔癌佔男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第四位。

近年來頭頸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是青年 (25 - 44 歲)與中年(45 - 60 歲)族群的男性好發的癌症之一。主要治療的科別有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

 

▶癌症惡病質:患者體重半年內下降超過5%!

頭頸癌病人的治療需長期抗戰,如果屬於第三、四期的治療,手術及休養約四週,放射治療約七週,若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全程約四到五個月。而且手術後因傷口在頭頸部,張口困難,影響語言、咀嚼及吞嚥進食,加上電化療也會導致噁心嘔吐,所以頭頸癌患者是營養不良的高危險群,超過一半的病人體重及營養都有影響。

一般來說癌細胞可能會分泌化學物質使人體內發炎反應增加,影響醣類、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身體組織異化分解,導致癌症惡病質產生。患者體重會在6 個月內下降超過5% 或BMI 低於20 就需要留意! 例如:40 公斤下降2 公斤、80 公斤下降4 公斤。也可以記住簡單口訣2 - 4 - 6 就達到癌症惡病質,意即6 個月內體重下降2 ~ 4 公斤。

而一旦癌症惡病質出現,發生感染、心血管栓塞、心衰竭和死亡的危險也增加,當然也影響其他生活的品質!

 

▶根據統計約有20%癌症病人是死於與惡病質有關的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癌症惡病質最普遍發生於頭頸癌及上消化道癌症之病人。體重下降除了可能會縮短癌症病患的存活期,也會增加治療的副作用、增加住院天數、增加感染機率、治療可能中斷及生活品質下降,甚至使病況惡化,產生在癌症治療中最令人害怕的「惡」性循環。

 

▶如何避免惡病質的產生

治療或避免惡病質,必須維持足夠體力、理想體重,加上額外營養補充。如病人咀嚼吞嚥尚可,可使用軟質飲食(soft diet),給予質地較軟,容易咀嚼消化並不含粗糙纖維的食物。隨著口腔黏膜發炎嚴重,可將固體食物剁碎、絞細處理,加入湯汁,調理成稍加咀嚼可吞嚥飲食,稱為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

更嚴重的病人可給予完全液態全流質飲食(liquid diet),進食次數也要增加,少量多餐。也可在進餐前服用止痛藥或有麻醉成份的漱口水加以改善,更嚴重的就需要管灌或靜脈輸液的營養模式。也有報告建議可在飲食中添加麩醯胺酸(Glutamine)或魚油(為ω - 3 脂肪酸),加速黏膜癒合及減少發炎。

 

▶沒食慾怎麼辦?藥物有助增加體重與抗癌效果

藥物治療惡病質,最主要是黃體素或類固醇。黃體素可以增加食慾及體重,但可能會出現水腫、血栓等副作用;類固醇類藥品則可增加食慾及改善病人精神狀態,副作用為抑制免疫系統,而使用與否可向醫療團隊請教。

 

▶癌症病友須多加留意營養攝取

依據病人情況,給予質地合適的飲食或使用管灌飲食,避免病人心理負擔。在治療前就給予病人正確飲食觀念,對於高營養不良風險患者,及早積極營養介入,有效改善治療副作用及預後,並且提高頭頸癌病人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罹患癌症的患者常有易疲倦、嗜睡、憂鬱、食慾不振,體力衰退,抵抗力變差,加上進食障礙,容易產生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體能不佳,而出現「癌症惡病質」現象,必須盡早處理。

 

▶謹記246惡病質自我診斷口訣:體重流失2-4公斤,於6個月內,就必須警覺!

常有傳言說「吃太營養會使腫瘤長更快?」、「喝魚湯和雞精就能補足營養?」、「抗癌期間吃生機飲食比較好?」,建議不能全然相信,而留意於6個月內體重流失2 - 4 公斤,就必須警覺!千萬不可以有跟腫瘤「同歸於盡」的想法,配合醫療團隊與營養師建議,達到治療成效。

頭頸癌發生和菸酒檳榔有關,建議一定要戒除不良習慣,一般民眾可配合國健局政策加強癌症篩檢,以提高癌症發現比率,因為期別愈早則治療方法越單純且效果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