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肺癌四期別放棄 抓出關鍵基因 提升存活率

諮詢專家/林彥廷 臺大醫院癌醫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採訪編輯/謝懿安

◎肺癌四期手術治療有效嗎?

醫:應依據病人狀況,選擇適合治療策略

肺癌已連續18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罹癌人數不斷上升,超越肝癌,又有「新國病」之稱。肺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已經第四期,病人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能不能開刀?」基本上,肺癌四期的定義為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因此很難單一用手術就把腫瘤清除乾淨,必須使用全身性療法,包含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等,才有機會控制病情。

四期採用手術,多半是腫瘤已造成立即性的生命危險,例如壓迫到腦部或是骨髓,不開刀可能會導致嚴重失能或癱瘓,或是有採集腫瘤檢體的需要而進行手術,而不是單用手術將腫瘤清乾淨。

手術是暫時性的解除生命危險,為病人爭取更多時間以進行後續療程,但不代表開刀就能痊癒,應配合醫囑,儘早採取適當的全身性治療策略,才有機會提升存活率。

 

◎肺癌治療要能對症下藥

基因檢測是關鍵

醫學研究發現,肺癌與基因突變有高度關聯。以臺灣最常見的肺腺癌,有6成以上可以找到「驅動基因」突變。「驅動基因」突變是指讓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之最重要的基因突變,在台灣又以EGFR基因突變最多,佔50~60%,其次為ALK佔約4~8%。

要能對症下藥,基因檢測是關鍵。找到突變基因、使用對應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就可能大幅提昇。除了預測用藥,基因檢測也使用在治療出現抗藥性後,了解是否有其他基因突變,藉此調整治療策略。

 

◎治療肺癌利器多

罕見NTRK基因突變也有用藥

隨著歷年來基因檢測與藥物發展突破,甚至連罕見NTRK基因突變現在也已有標靶藥物可治療。NTRK基因突變非常少見,在肺癌的發生率據報導可能低於千分之五。目前NTRK基因突變的用藥包含Entrectinib、Larotrectinib,都已在臺灣可取得。現在更新一代藥物也正在開發,如臺大醫院的臨床試驗就針對Repotrectinib (TPX-0005)進行研究,這些新一代的藥物在未來有機會成為病人的下一個用藥選擇。

 

◎基因檢測後無對應用藥別擔心

可選用化療、免疫療法,仍有治療效果

即便檢測後發現沒有對應藥物可用,也不用過度擔心。標靶藥物並非唯一治療方式,化療、免疫療法也都有不錯治療效果。隨著醫學進步,化療從過去副作用大,到現在副作用大幅減輕,有的病人甚至幾乎沒有特別感覺,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此外,許多抗癌新藥正透過臨床試驗不斷研發中。現今臨床試驗設計十分進步,也有衛福部與醫院倫理委員會嚴格把關,病人的試驗設計在嚴格的倫理規範下,只能比現行治療方式好、不會更差。

參加臨床試驗,可能有機會先用到未來數年後的藥物來治療腫瘤。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指引(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Guideline)直接指出,對癌症最好的治療就是臨床試驗。病人如果符合臨床試驗資格,臨床試驗其實也是可嘗試的治療選擇。

 

◎依據病人狀況、經濟條件

選擇適合的基因檢測方式

目前健保已針對EGFR、ALK給付檢測,若是檢測後發現並非這兩類基因突變,可再自費針對其他基因檢測,例如用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能一次檢測出一籃子基因是否有突變。

針對單一或是大量基因檢測,各有優缺點。一次大量驗多項基因的好處在於,能為病人一次篩選多項可能的驅動基因突變,盡快找到突變基因擬定治療策略。然而,次世代基因檢測需要針對腫瘤進行切片,取出癌細胞組織,若檢體組織不夠多,就無法做。

此外,自費檢測隨著基因項目的多寡,價格1~10多萬不等,對病人也是負擔。因此建議與主治醫師充分討論,選擇最適合自身的基因檢測方式。

以臺大醫院最新數據,2015年第四期肺癌病人,追蹤五年存活率已達16.5%,已較2006年的7.9%增加一倍以上。除了治療方式增加,支持性療法的改善,跨科團隊的支援對病人也很重要。很感謝外科、放射腫瘤科支持,為肺癌病人爭取更多時間,有機會等到新的藥物開發出來,一棒接一棒,存活率就有望提高,只要活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