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癌友解封也不敢出門?免疫低下病患打疫苗 抗體保護力不足期待新解方 |
||
最新病友問卷:超過6成病友憂自己易染新冠也害怕接觸人群 免疫低下病患施打新冠疫苗抗體低於一般人1.3~23倍 6成5病友期待有提升保護力的新解方
“25歲血癌李同學 就讀心理系,因不適合打疫苗導致無法完成醫院實習,才要展翅的她,最期盼與疫情共存完成醫院實習課業成為臨床心理師…” “57歲腎臟移植王先生因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免疫抑制藥物),打了三劑疫苗仍沒有抗體,醫師特別叮囑:為避免感染不要外出跟他人用餐,但王先生現在最擔心「解封後,公司不再WFH,我該怎麼辦?!」”
▸▸ 疫苗保護力是病友關注焦點而免疫低下病患施打疫苗保護力較一般人低 疫情慢慢趨緩,當社會逐步回歸正常生活,有一群人仍擺脫不了疫情下的困境,其中免疫低下患者(血癌、接受化放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製劑治療、HIV及先天性免疫不全)由於自身免疫問題,施打新冠疫苗產生的抗體與保護力相較一般人低。 臺灣病友聯盟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於今年4月進行一份病友疫情困境調查發現,近8成病友已打完3劑新冠疫苗,但仍有35%的病友擔心即使打完3劑保護力仍不足;也有67%病友表示為增加保護力而施打疫苗,71%病友認同疫苗的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身為血腫科醫師也非常兩難,癌友在面臨施打新冠疫苗可能須暫停治療,或是化療期間不建議施打疫苗,但同時也擔心病患染疫後所面臨的風險,癌症病友因為自體免疫狀況,即便接受三、四劑的疫苗後,保護力仍不如一般人。根據疫情指揮中心公佈的COVID-19死亡人數統計,截至7月13日,其中癌友就佔13%1。
▸▸ 3成病友不知道自己是否為免疫低下族群部分免疫低下病友抗體反應不足一般人一半 依疫情指揮中心指示,經醫師評估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病患應接種基礎加強劑。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從這份問卷也發現,有3成病友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需施打基礎加強劑,顯示病友可能仍不清楚自己是否為免疫不全或低下族群;而有2成清楚自己需接種基礎加強劑,但其中有一半的病患並無接種,原因多是擔心影響治療、或化療期間無法施打以及都待在家應該不會染疫等,顯見這群病友在治療與防疫之間出現二選一的掙扎,甚至影響日常外出生活。
台灣移植醫學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國外臨床研究顯示免疫低下病患施打新冠疫苗後,抗體反應並不如一般人,其中血癌病患於接種後僅有50%能產生抗體反應,而器官移植病患則僅有31%2。而抗體數量的表現也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比一般人低1.2倍、血癌病患則低1.4倍、器官移植者更是低於23倍3。 在保護力不足的情形之下,國外臨床統計指出,免疫低下病患即使施打疫苗,相較於一般人,確診後重症與死亡風險依舊較高,加護病房(ICU)使用率是1.5倍,死亡率則是2倍4,5。
▸▸ 6成3病友擔心自己有較高機率染疫 唐玲怕染疫不敢出門回診晚一步發現癌轉移 臺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表示,自己是洗腎患者,對於病患疫情下的擔憂與恐懼深有所感。曾聽聞有病友每次回診都非常恐懼,除了治療幾乎足不出戶心生憂鬱,導致需要看身心科。 問卷顯示,過半的病友認為疫情影響就醫治療,超過6成病友擔心自己有較高機率染疫,也害怕出門或與人接觸。 藝人唐玲也表示,去年5月疫情爆發時躲在家兩個月而錯過該月的回診,結果回院檢查發現卵巢異常腫大竟是胃轉移惡性腫瘤,今年年初進行卵巢摘除手術後,近期又被醫師評估需接受化療,恐懼感再次襲來,一方面害怕治療,一方面也擔心自己打了化療後免疫力更差,在未打滿三劑情形下如果不小心確診,身體恐怕承受不住。
▸▸ 過半數病友期待有提升保護力藥物 借鏡國際盼早日有新解方 問卷中可發現有6成5的病友期待能有提升保護力的新解方。 新冠肺炎是全球公衛問題,吳麥斯理事長提醒,免疫低下病友一旦確診,因免疫力低難清除病毒,長期攜帶病毒未清恐是導致新變種病毒頻發的原因。 因此解封後的歐美及鄰近亞洲國家,也有針對於該病患族群的新防疫解方,包含原有的接種疫苗的主動免疫方式,亦有注射抗體的被動免疫方式。 呼籲免疫低下病患需有更多重的防疫保護,除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減少到公共場所以及與醫師討論評估施打新冠疫苗之外,也盼借鏡國際早日有適用於免疫低下病患的新解方。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