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金洲醫師:讓這場對抗肺腺癌的馬拉松 能持久的跑下去!

對抗肺腺癌的馬拉松,如何跑得遠?

王金洲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內科部副部長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台灣,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大部份的病人,就算身體微恙,也不太敢到醫院看診,但對於罹患肺腺癌的癌友來說,就不就醫,都會陷入兩難。

 

▊治療不中斷 肺腺癌是長期戰

高雄長庚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內科部副部長王金洲醫師說,「肺腺癌,終究還是個癌症,不能放著不管。如果是剛被診斷出來,還需要積極治療的癌友,可能會因為疫情,醫療降載的關係得多花點時間跟耐心,把整個診斷、檢查、治療的流程走完,有些臨時被取消的檢查得重新安排、約時間,建議不要讓治療中斷、脫序得太離譜。」 

如果病情已進入穩定期,也可以積極與治療團隊討論,是否適合視訊或電話問診,再請家裡的年輕人幫忙到醫院拿口服藥,讓治療可以順利延續。

 

 ▊醫藥研發不斷進化 三代標靶藥物延續更多癌友生命

近幾年標靶藥物,已經改變了肺腺癌的治療,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突變為例,是目前藥物選擇最多、也最成熟的類別。在第一線的治療中,就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標靶藥物等等多種選擇。而且都是可以在家自行服用的口服劑型。有機會一棒接一棒,讓這場對抗肺腺癌的馬拉松,跑得更遠。

王金洲副部長說,「臨床上,我們會做腫瘤切片來了解是否有EGFR的外顯子Exon19或Exon21的L858R 突變。如果是Exon19,沒有腦轉移的病人,目前健保從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標靶藥物,都有給付,但若是已有腦轉移,第三代的標靶藥物,就要自費。因此,若是Exon19有腦轉移會優先考慮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

 

Exon21的L858R突變,目前不給付第三代的標靶藥物。至於要使用第一代、第二代標靶藥物?同樣會視癌友的體能及年紀做考量,如果有商業保險可以補貼藥費,也可考慮搭配血管抑制劑使用。若癌友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則優先考慮使用療效佳,但皮疹、甲溝炎、腹瀉副作用相對高的第二代標靶藥物,由皮膚科、中醫、營養師一起協助處理相關的不適。大部份的病人可以接受。若治療效果確實不錯,也可考慮調降劑量。

三代藥物間,不是只有相互競爭的關係,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接捧治療。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因咳嗽就醫確診是肺腺癌,且有骨骼轉移,是晚期癌友。他有Exon19的突變,一開始使用第二代藥物治療,每三到六個月的追蹤電腦斷層跟骨骼掃描。吃了二年後,原本右下肺腫瘤又有大一點,再次做腫瘤切片,發現除了原本的Exon19外,又有T790M突變,幸運參加臨床試驗,從第二代藥物接捧第三代藥物。目前病情還算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