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肺癌日 首度由癌症防治倡議團體號召公衛、醫學界成立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 |
每年八月一日是世界肺癌日,在世界肺癌日前夕,國內為響應國際肺癌聯盟(Global Lung Cancer Coalition , GLCC)及抗肺癌組織(Lung Ambition Alliance, LAA)共同提出的「2025年肺癌存活率倍增」願景,首度由癌症防治倡議團體號召邀請前副總統陳建仁院士、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院士、國衛院創院院長暨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成文院士、台灣大學前校長楊泮池院士、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教授,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高尚志教授、以及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等公衛、醫學界專家,簽署成立國內第一個「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希冀透過病友團體、公衛、醫界三大領域的對談,研議提升台灣肺癌病人存活率的國家方案,共同為台灣新國病找到高存活未來。
肺癌成新國病!台灣肺癌患者最快將於2020年破萬,存活率為十大癌症最低 肺癌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之冠,根據台灣癌症登記中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去年(2019)肺癌死亡人數突破新高來到9,701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依據成長趨勢推估,肺癌死亡人數最快可能將於今年年底(2020)突破萬人大關,而肺癌五年相對存活率更以29.79%位列台灣十大癌症之末,取代肝癌成為台灣的「新國病」。賴教授強調,為了達到存活率倍增,應同時強化初級預防(避免致癌因子,強化生活及飲食預防)、次級預防(早期篩檢、早期發現與診治),以及三級預防(精準治療及避免癌症再發),唯有這三級預防同時強化,才能有效降低肺癌發生率、增加患者存活率,因此亟需專家共商大計,研擬行動方案。 國內已有研究證實空汙導致肺癌,政府、企業、人民皆需共同負責 從未吸菸的陳建仁院士也曾罹患肺腺癌,陳建仁表示,台灣吸菸人口下降逾四成,但肺癌發生率卻不降反升,顯見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危害已浮上檯面,空汙為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所付出的共同代價,事實上中央及地方政府、企業以及人民都應該負起責任,建議應成立跨部會層級的國家級肺癌防治工作小組。 詹長權院長說,除了菸害外,國內已有多項研究證實肺癌與空汙之間的關係,近年高屏地區的肺癌增加率已是北部的15倍以上,國際癌症研究署曾提出警告,持續暴露於空汙環境可能提升罹患肺癌的機率。人人都有可能是肺癌候選人,政府應建立一套提升肺癌存活率的行動方案,導入健保以外跨部會財源,編列肺癌篩檢及早期診治基金,以擴大篩檢並加速給付新藥新科技,共同對抗肺癌。吳成文院士也提到,引起肺癌的因子多元,包括基因型態的變異、不良的生活習慣(吸菸、煮飯不使用抽油煙機),而環境因子,除了空汙之外,如二手菸、特殊職場的汙染、居家環境致癌因子(如進口石材氡氣、密閉不流通的居家環境)、以及個人健康的病史或是家族史等等,都是影響肺部健康的重要因素。誘發肺癌的因子多元,罹患肺癌不一定是自身行為導致,應強化大眾對肺癌防治的正確認知,減少社會對肺癌病人的汙名化與標籤化。 增加肺癌存活率,強化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成關鍵 楊泮池院士表示,若要增加肺癌存活率,需要把握早期發現的機會,肺癌最大的問題在於初期無任何症狀,一旦出現病徵通常已是晚期,因此建議加強高風險族群的篩檢,而現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目前最好的篩檢工具,1公分以下的早期肺癌如果能及早偵測和治療,95%到97%的病患可以治癒,能夠有效「揪出」肺癌,因此呼籲醫界儘快凝聚共識,提出台灣本土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治的指引,尤其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共識指引,明訂篩檢族群篩檢範圍、財源編列等,以確保肺癌篩檢及早期診治政策的落實。 引入精準創新治療,讓肺癌患者存活效益最大化 高尚志教授認為,除了早期篩檢、早期診治外,晚期肺癌可透過基因篩檢找出突變點來決定治療方式,台灣健保在癌症方面,目前已給付部分新藥,但給付條件仍有限制,新藥可近性還有待提升,應建立一個醫病共享決策的機制,讓肺癌患者能夠接受適合的治療。國家應將有限資源優先投注有助延長無疾病存活期(DFS)與無惡化存活期(PFS)之創新治療,逐步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結合早期的精準治療與新醫療科技,使存活效益最大化,並節省因晚期延遲治療而衍生之龐大醫療及照護費用,讓肺癌病人們能夠獲得完善的診治與照護,提昇生活品質及肺癌存活率。彭汪嘉康院士也提到,台灣癌症基金會長期推動「全民練5功 防癌就輕鬆」,只要做到五個功法: 「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其中定期篩檢可以找到初期癌化病變細胞,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是提升存活率最直接的方法。只要落實這5功法即可以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而其更強調「蔬果彩虹579」及「規律運動」。蔬菜水果中含有八大生物效應,足量蔬果的攝取能夠抑制癌症的生成,不只可以預防癌症,對於癌症病人甚至可以避免再發,再加上規律運動,都是預防癌症及癌友避免再發最重要的生活準則。 專家共同簽署成立「肺癌存活倍增倡議平台」,推動台灣肺癌「高存活率」未來 會中各領域專家針對台灣肺癌存活倍增目標形成三大共識,並簽署成立「肺癌存活率倍增倡議平台」,凝聚共識包含: 第一、避免致癌因子(空汙及煙塵)的接觸及落實生活與蔬果飲食的預防:應強化民眾預防觀念的正確認知。 第二、建立早期篩檢(LDCT)、早期發現的黃金準則:建立臺灣本土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治之共識指引。 第三、結合精準治療,提升創新藥物之可近性,接軌國際肺癌治療指引:透過微創手術及精準治療與新醫療科技,提升肺癌病人存活率。未來逐步擴大並保障肺癌病友團體在篩檢、診治、照護等各層面的政策參與,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並降低再發機率。 與會專家同時呼籲,應訂定國家級肺癌防治政策,結合跨部會資源,積極推動肺癌存活率倍增行動,期望邀請產、官、學界及民間組織加入此倡議平台,透過跨領域的對談與資源整合,共同努力朝向2025年肺癌存活率倍增之目標邁進。 更多關於肺癌存活率倍增的訊息,請見:https://lungambition.canceraway.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