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豐富植化素-火龍果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龍珠果、仙蜜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Hylocereus)植物的果實,呈現橢圓形,台灣主要產地為彰化、南投、台南及屏東地區,常見的品種有白肉種及紅肉種,具有黑色的種子,味道清甜,深受大眾喜愛。

火龍果的自然產期為每年5~12月,近年來台灣農業技術進步,農民利用產期調節技術,將火龍果的產期延長至冬末或提早到初春,讓民眾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火龍果。


     圖片來源:高雄區農業專訊第89期/103年9月出版/紅龍果的產期調節

營養小尖兵

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種的火龍果,均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多酚類及花青素等植化素,營養價值高,其中的多種維生素及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據彰化師範大學研究顯示,紅肉火龍果之花青素含量為櫻桃的15倍,並且為進口紅地球葡萄之28倍,抗氧化自由基的能力可說是凌駕於其他水果之上呢!火龍果食用時會連同種子一起吃下,可以吃到種子中含有的維生素E,除了具有抗氧化功能,也可以幫助體內膽固醇的代謝。另外,紅肉火龍果種子中所含的脂肪酸比例(表1),最接近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比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1:1~1.5:1),可幫助心血管保持健康;且火龍果鈉含量極低、鉀含量高,適合患有高血壓的人食用,有助血壓的平衡,但是患有腎臟病的人則應避免食用,以免高量的鉀造成腎臟負擔。

表1. 火龍果的營養成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成分資料庫)                                                                                                                                                                                                                  

表2. 火龍果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與阻礙癌細胞分裂的能力的比較
 (資料來源:HyoenJi Kim, et al. Comparative 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Red and White Pitayas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Flavonoid and Polyphenol Content.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 76, Nr. 1, 2011.)                                                                                                                                   

國際研究

2011年韓國一篇發表在食品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Science)的研究,將紅、白肉火龍果果肉及果皮中的多酚類物質與類黃酮物質萃取出來,並分析其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與阻礙癌細胞分裂的能力,研究發現,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的火龍果,皆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如:酚類物質、花青 素、黃酮醇配糖體等,且果皮中的含量是果肉的3-5 倍之多,果皮的抗氧化及阻礙癌細胞分裂能力也遠大於果肉,因此我們在食用時可以不必將果皮剝除到非常乾淨,有一點點薄膜的殘留是可以接受的;果肉的部分則發現(表2),紅肉的抗氧化能力大於白肉,而白肉的阻礙癌細胞分裂的能力大於紅肉,因此建議可交替且適量的攝取兩種不同顏色的火龍果,以獲取豐富的植化素來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選購與保存

國產與進口的火龍果可從外觀、色澤及口感加以區分:

1. 外觀:進口的火龍果,因儲運需求,通常在六、七分熟即採收,因此其果實的鱗片較捲曲且長,並帶有明顯的綠色。

2. 色澤:進口的火龍果,果皮顏色較淡,而國產的火龍果採收時處於完熟狀態,因此表皮顏色較鮮豔。

3. 口感:進口的火龍果甜度較低,而國產的通常甜度較高且新鮮度佳。選購時盡量以國產的為主,可吃到較新鮮的火龍果,若想吃火龍果但國產量不足時,進口火龍果也是不錯的選擇。

內文引用資料:
(1)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
(2) 高雄區農業專訊第89期/103年9月出版
(3)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資訊網
(4)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成分資料庫
(5) HyoenJi Kim, et al. Comparative Antioxidant an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of Red and White Pitayas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Flavonoid and Polyphenol Content.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Vol. 76, Nr. 1,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