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熱治療的過去、現在、未來 |
口述∕李欣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治醫師 腫瘤熱療法(Hyperthermia)在台灣醫界逐漸升溫,陸續有許多醫院投注心力,期望藉由腫瘤熱治療法,涵蓋不同範圍與不同的適應症,為癌症治療發掘更多的希望曙光。 現代癌症治療的鐵三角為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包含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目前熱門的免疫療法)。有賴於開刀與麻醉技術不斷的進步,有愈來愈先進的手術方式可治療腫瘤;放射治療起源於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侖琴(Wilhelm Rontgen)發現X光之後,慢慢才開始發展;而化學治療則是以兩次大戰期間的生化事故為契機來開發抗癌藥物。總而言之,目前的治療方式大多是百年間發展的產物,但如果是100年以前的人罹患癌症怎麼辦呢?比較表淺的部位可以開刀,那其他不容易開刀的部位要怎麼做呢?其實”熱”是常用的替代療法。 熱治療的起源
熱治療的原理熱治療其實是一體兩面,除了可以被用作殺死腫瘤細胞的手段外,同時也可以影響人體的免疫反應,例如人體受到感染會發燒。既然它的發展起源那麼悠久,且於1970年代就已了解腫瘤熱治療的原理,又為什麼直到現在才重新被重視呢?主因有二,第一:1990年代起,因為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的蓬勃發展,掩蓋了熱治療的光芒,但放化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就開始追尋是否有其他治癌的方式;第二:醫療科技的進步,對於熱治療的掌握更準確,可進行「精準熱治療」。 對於腫瘤細胞而言,如果加熱到39~41℃就會造成腫瘤細胞暫時性的生長停滯,大於42~43℃即可依不同的加熱時間來造成不同程度的永久腫瘤細胞死亡,但要注意的是對一般正常組織也可能造成影響。 而針對腫瘤旁邊的微環境,熱治療也可達到一定的效果,意即要成功的把腫瘤殺死,除了腫瘤本身,週遭環境的改變也是重要關鍵,通常在腫瘤周邊的微環境一定是適合腫瘤生長的環境,但透過熱治療的方式,促進腫瘤周邊微血管循環變好,同時間搭配化療藥物就可以幫助藥物更容易到達腫瘤所在的位置。又以放射治療為例,放射治療是需要氧氣的,藉由氧氣可增加放射線所產生之自由基來殺死癌細胞的效果,但腫瘤旁的微環境大部分是缺氧的,所以如果改善循環就會提高攜氧能力,更能有效的殺死腫瘤細胞。另外,也可透過熱治療來改變腫瘤周邊的PH值或養分組成,讓本來是適合腫瘤生長的環境轉變成不利腫瘤生長的逆境。 熱治療的策略相較於一般人體正常組織,腫瘤內部血管生長凌亂且血流分布不均勻,因此在同樣的加熱過程中,正常細胞遇熱時,會透過血流循環而降溫,但當腫瘤細胞遇熱時,則會產生堆積效應,熱會更久的被保留在腫瘤當中,早期腫瘤熱治療就是運用這樣的原理來進行。 現今熱治療的發展突破,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醫學影像的進步。現在可以利用先進影像技術,如超音波、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等與加熱的平台相結合,清楚知道腫瘤和周圍正常組織的位置;第二:加熱方式的演進。利用不同的電磁波與不同的能量特性去選擇適合的治療部位,使得加熱更有效率且非侵入性,如表淺的腫瘤可利用遠紅外線或微波治療(它們的特質是能量堆積在表淺的部位所以適合用在表淺的腫瘤);另外射頻電磁波(Radiofrequency, RF)或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適合深部腫瘤,它們可以避開表淺組織直達深部,就像用放大鏡聚焦陽光,只有焦點的地方會有能量的匯集,中間經過的路徑幾乎不會有溫度的上升;第三:溫度監控的改良。以前只能用估計的方式,現代則能做到在身體的空腔監測溫度,或是利用核磁共振的影像序列,去探測加熱部位的溫度是多少,更準確有效的監測治療部位的溫度。核磁共振主要是透過磁場的改變,水分子隨著溫度愈高,運動頻率會增加,因此可以做出數學運算得知是否達到預期加熱的溫度。 熱治療的選擇腫瘤熱治療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市面上也有許多熱療機器可選擇,大致上可以溫度與治療範圍區分,兩者息息相關,39~43℃溫度較低則治療範圍大,可以進行區域甚至全身的熱治療,主要目的為清除微觀腫瘤細胞,並且增強血管的通透性和滯留效應,進而增強化學和放射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超過60℃的熱治療則適用於局部治療,因為高溫所以不需搭配化放療使用,短時間就可使蛋白質變性分解,達到腫瘤消融的效果。 39-43℃之熱治療,以區域來分:可以分表淺、深處、體腔內及全身型。
大於60℃ 之熱治療:治療範圍以局部為主,具有腫瘤消融的效果,不須特別搭配其他的治療方式。多以HIFU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加熱來施行。高溫高強度之腫瘤熱治療需要使用良好的影像導航,目前主流有超音波與磁振造影二種影像導航方法,超音波影像適用會動的器官,核磁共振影像解析度高但較適合不會動的器官。如結合核磁共振影像導航與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的「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MRgFUS),可加熱腫瘤組織,使其蛋白質變性進而凝固壞死,目前可運用在良性的子宮肌瘤、骨關節炎,乃至惡性的骨頭轉移。以治療骨轉移為例,超音波能量直接被骨頭吸收,熱消融破壞目標腫瘤,但需與重要神經及器官相距0.7~1.0公分的聚焦安全距離,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傷。 熱治療的未來發展熱療治癌是一門重新出發的學問,其療效是肯定的,然而,醫界仍需不斷地朝累積臨床經驗、精準控制加熱技術、研發儀器設備,以及合併其它癌症治療的效益等面向努力前進,以期突破困境: 1. 如何把熱更好的去給予? 2. 測量溫度有沒有更準確或有效率的辦法? 3. 是否有更適宜的影像導航? 4. 可否利用熱來幫助抗癌藥物精準釋放在腫瘤位置? 5. 熱與免疫療法的搭配研究 6. 開發更多臨床適應症 注意下列情況是無法使用深層透熱治療的,包括:治療前半年有發生中風或有嚴重心血管疾病、體內裝有心臟節律器或其他金屬物者、疼痛知覺反應明顯降低者、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不全或其他經由醫師認定有禁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