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為主,中醫為輔,讓治療更給力!

研究顯示癌症病友併用中醫藥及輔助與替代療法的情形相當普遍,高達七至九成,顯示癌症病友有生理或心理不適時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尋求中醫或其他替代醫療的協助,然而,多數對中醫藥本身以及其使用時機較少有完整性的概念來協助治療。本文則簡述中醫治療觀點及時機,而給予和必要的現代醫學治療有較好的接軌。

癌症診斷後,經由專科醫師評估後,接受手術、放療、化療或標靶等治療,而癌症或由癌症治療引起的症狀包括腸胃不適、眩暈、落髮,以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亁、口腔潰瘍、便秘、腹瀉、張口困難、疲倦、惡病質、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精神萎靡以及癌性疼痛等不適,以上症狀大都會使患者的生活品質下降、生理心理問題增加,甚至可能無法使西醫治療完整,而使其預後惡化。目前研究證據指出配合使用中醫醫療對於癌症相關症狀來說是有統計意義上的緩解,期待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進一步協助病友順利完成整個西醫療程而改善患者預後。

 中醫藥在癌症輔助的使用時機,以患者整體的症狀作診療,根據西醫目前癌症嚴重程度和治療方式,包括期數、正在接受的治療、是否有其他造成疲倦、排便、腹脹、眠差等的原因、心理和社會狀況等,並搭配中醫的望聞問切,配合中醫輔助治療,目標以減緩癌症及癌症治療的伴隨症狀,使癌症治療更加完整,故在以下時期建議可考慮使用中醫治療:

  1. 癌症手術切除後體力衰退。
  2. 癌症相關症狀,放療、化療或標靶治療等的副作用。
  3. 末期病患的緩和療護,以中醫醫療減緩不適的症狀。
  4. 期待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5. 針對不同癌症配合使用中醫醫療的情形,給予較完整的醫療建議及照護。

但仍須經由中醫師評估來抉擇是否搭配中醫治療。癌症患者治療前後常有的症狀,在中醫屬氣虛、陽虛、虛勞等範疇,主要以補氣、溫陽等方法治療;合併癌症治療放、化療時,在中醫偏屬於熱、毒等範疇,會導致虛實夾雜、虛瘀夾雜、虛不受補,或其他肝鬱脾虛等症狀,因此治療上需依據治療的過程、癌症和疲倦的嚴重程度、其他伴隨的因素等,由中醫師辯證論治下開立處方或施以針刺。

目前有許多醫學期刊上提到中醫對於癌症相關症狀有所幫助。中醫藥物包括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半夏瀉心湯、黃耆、參類等,並佐以清熱解毒藥物,如半支蓮,白花蛇舌草,黃連等;而針灸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陰陵泉等穴道。例如,腸胃症狀、消化吸收問題,可配合使用香砂六君子湯等補氣藥物,搭配足三里、五柱穴穴位;便秘問題以肚臍周圍三指部位穴道順時針按摩,或使用麻子仁丸;睡眠問題,可增加白天活動,並搭配酸棗仁、逍遙散藥物及四神聰、合谷、內關穴穴位按摩;病友在切除癌症病灶之後的常感疲倦以及肌肉緊感,可以局部針刺足三里及合谷穴位並配合局部熱敷。癌症病友除了運動等標準治療外,以上種種及其他症狀治療在醫師的診斷下應可配合使用中醫治療,讓病患更能撐完療程並幫助生活品質的改善。

但須注意,須經由正規西醫治療評估之後,西醫為主,確定部位期別,安排是否手術切除或放療化療或標靶治療,若合併體力差、疲倦、焦慮、腹脹等症狀,佐以中醫輔助,然而,因癌症本身及正在接受的治療方式可能差異頗大,需和中醫師溝通目前治療的情況,判別確認症狀與疾病惡化或復發相關性,則可配合中醫治療。若在西醫整體治療完畢後,則繼續西醫追蹤,並以中醫治療為主,調理氣血,以降低復發及減緩癌症治療相關症狀為目標。

儘管癌症病友併用中醫藥及輔助療法的情形相當普遍,但研究也發現在西醫治療期間常會隱瞞西醫師自行服用輔助療法,顯示癌症病友中西醫藥物併用的安全性仍須持續探討。更重要的是,目前仍以西醫黃金標準評估後且治療完成的病友死亡及復發率較低,其餘治療,如中醫輔助,仍是以減緩癌症相關症狀使西醫治療完整為目標,建議病友避免自行使用秘方錯估治療療效,而錯失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