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體內循環超簡單!經絡按摩DIY

隨著科技的進步,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作習不正常,姿勢不良(低頭族漸增)、飲食不均、缺乏運動,加上年齡的老化,身體的症狀與疾病就伴隨而來,健康就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現在醫療的目標必須放在「預防勝於治療」,即是中醫所謂: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既病防復發。期許大家平常就懂得利用「經絡按摩」來降低生病的機率,即使已罹病者也能提昇自我療癒的能量,這樣才能真正讓身心健康快樂,生活有品質。

想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首先一定要認識身體五臟六腑,了解身體的十四條經絡,透過每天幫助自己通暢經絡,並注意保持端正姿勢,脊椎還原回正,生活作習規律,飲食均衡,每日健行活氧30分鐘,必能擁有比現在更健康的身心。

經絡,正如同道路一樣,傳遞著氣血至全身每一個角落,如果經絡不通,小則影響局部,大則影響臟腑,甚至危害到一個人的生命,因此經絡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經絡的組成包括經脈及絡脈,「經」代表主幹,可想像直行的主要道路,「絡」為分支,好比橫向的聯絡道路,經絡布滿全身,縱橫交錯,有深有淺,卻不會重疊;經絡能溝通內外,貫通上下,在內能連屬臟腑,在外能連屬於筋肉與皮膚,經絡聯絡全身各部位將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與能源流通於人體五臟六腑等個器官使會其運作,保持全身的協調與平衡。因此經絡不通則痛,人就會生病,經絡通暢,症狀與疾病就能被治癒達到體健防病之目的。

通常會把十二經脈及任督二脈合稱十四經,經絡的路線位置與所屬臟腑,依中醫所謂臟腑為表裡,對應相互作用協調。臟屬陰,為主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心包;腑為陽,為輔助器官,包括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十二經脈各有所屬的臟腑,負責溝通內外,使其氣血流通運行,例如:手陽明大腸經所屬之腑是大腸與肺臟相連,當感冒呼吸系統出問題時,大腸也容易受到影響。

經絡流向則分前、背、側三類,經絡流過身體前面器官屬臟為太陰,屬腑則為陽明,流過身體背面器官屬臟為少陰,屬腑則為太陽,流過身體側面器官臟為厥陰,腑則為少陽,十二經脈的走向與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如陰陽經的經氣運行方向是相反的,陰經在手部的進行方向是從手臂內側到手指(圖1)

陽經在手部則由手指往手臂外側方向前進(圖2)

陽經在腿部則由大腿外側往足趾方向前進(圖3)

陰經則由足趾往大腿內側方向前進(圖4)

還有最重要的二條經脈,有如高速公路之要道,就是任脈主血,督脈主氣,所有十二經要通暢,開始與結束都要走任、督二脈,因具有調節氣血流動運行到臟腑之作用,透過經絡按摩由經絡、血管、神經系統來影響臟腑的功能,進而調節經絡氣血,改善血液循環和淋巴新陳代謝達到扶正袪邪保健養生之目的。

穴道,正如同道路上的城市一樣各有所職,由於全身穴道361個要記得清楚實在不容易,所以就設計一套「走十四條經絡按摩」透過在基金會的六堂課的學習,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在每個學員身體走一遍,重複練習六週下來,我相信大家就可以將十四條經絡很輕鬆的記下來,希望大家可以運用在生活中達到自我保健、自我療癒。「預防勝於治療」進而照顧家人、親戚、朋友,讓社會健康祥和,讓世界更美好。

透過課程學習之後,癌友的回響是很感謝能學會「經絡按摩」,比較完整且清楚認識經絡在自己身體的位置,而且學習過程很簡單、輕鬆、有效又容易記。每天早晚按摩自己的經絡後,身體舒服輕鬆很多,血液循環及淋巴代謝增強,失眠問題隨之改善,臉色更粉亮,還有精神與食慾也漸漸良好,頭髮及眉毛也濃密些,種種好處說不盡。現在只要一有輕微症狀,就馬上學以致用,例如:晚上睡不著就按摩心經及小腸經,按壓神門穴、後溪穴,全身經絡拍打一下,就覺得較容易放鬆舒眠,頭痛時就按壓合谷穴、內關穴、太陽穴、風池穴,敲敲頭部經絡,也就明顯舒緩症狀,學會「自我保健、自我療癒」真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自己才是自己的良醫,所有外界都只是輔助,唯有懂得愛自己,才能邁向健康快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