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可以防癌嗎? |
健康檢查可以防癌嗎? 定期健康檢查是現代人保障健康的最重要途徑,透過每年的健康檢查,民眾在自己生命中蓋上一格格的〝健康檢驗合格〞標章,健康檢查成了現代人延長生命,延緩面對死亡的良方。但是近日卻發生兩起定期做健康檢查的民眾,卻在健康檢查後感到身體不適,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卻為癌症末期的案例,使得民眾對於「健康檢查一切正常,是否就代表身體健康」有了疑慮。健康檢查到底能不能掌握民眾的健康狀況?而癌症到底是否能透過一般健康檢查篩檢出?同時要如何才能在最快的時機獲知自己是否罹癌?是民眾最想獲得的解答,在此提供以下資訊供民眾參考。
透過健檢發現腫瘤時已有一定大小
癌細胞在體內發展到107(約為0.2公分)的大小時,癌細胞即已透過誘導血管增生進行轉移。而約在癌細胞發展到約1公分大小時,才能經由儀器觀察發現,此時要完全控制癌細胞可說為時已晚。簡言之,透過健康檢查也會有發現不到癌症的可能性,不過,腫瘤細胞越早發現,透過開刀切除、輔助性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方式,成功治療的機會越大。
目前有使用較先進的癌細胞醫學檢測儀器為「正子醫學攝影」(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然而其所能找發現的癌細胞也是在106(即0.1公分)以上。目前有醫院還引進一套最新儀器,為一高速、全身性的「核磁共振」電腦斷層攝影,也可偵測到約0.3~0.4公分的癌症細胞,但是這兩者因所費不貲,不適合做一般健檢或篩檢項目,在一般醫療健檢所使用的醫療儀器,也很難發現0.8公分以下的腫瘤,如使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
因此,健康檢查篩檢癌症的限制,其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健檢為民眾健康把脈,但對癌症篩檢存在盲點透過健康檢查除了無法即時在癌細胞發生早期發現其存在外,亦存在以下三個盲點:
1.長在腦部的腫瘤不易被發覺:生長於腦部的腫瘤,若平時無神經痛等症狀,或併發頭痛、嘔吐徵兆,幾乎難以經由一般健康檢查被發現。
2.長在腹部的腫瘤不易被發覺:腹部健康檢測一般多以「超音波」掃瞄方式行之,但腫瘤若生長於深腹部,亦無併發其他壓迫性症狀者,一般超音波就難以發覺,而易忽略癌症的形成。最近某健診中心即發生一例,一位定期接受健檢的民眾,在健檢報告結果正常後的2、3個月之後,發現體內有將近十公分的惡性腫瘤,而腫瘤位置即生長於腹後腔。
3.罹患血癌不易被發覺:因血癌細胞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可能在兩次定期健康檢查間就形成;同時,血癌並非以腫瘤形式存在,更難以發現。先前也曾發生過,一位民眾健檢正常後二個月發現血癌的實例。 定期健康檢查可為民眾掌握身體的基本健康狀態,雖然無法或有效發現早期癌症,但仍有其意義及重要性,雖不能仰賴但不能或缺。
「腫瘤標記」、「DR70」讓癌症無所遁形?
許多健檢中心使用「腫瘤標記」來篩檢癌症,「腫瘤標記」的簡易理論基礎為,腫瘤細胞會分泌的腫瘤標記,因此可用抗體來檢測血中的腫瘤標記抗原。
但根據研究,部分癌症並不分泌腫瘤標記的物質,或者必須成長至一定大小時才能檢測得出來,換言之即使體內已產生癌細胞,腫瘤標記未必能夠敏感地篩檢出癌細胞的存在。因此使用「腫瘤標記」做篩檢時,不能在未出現標記時即認定無腫瘤產生。
另外,腫瘤標記亦存在「不夠特異性」的問題,亦即透過腫瘤標記的檢測,卻無法瞭解到底是何種癌症發生。雖然「腫瘤標記」欠缺敏感度與特異性,但仍具有警訊的價值,一旦被檢測出高「腫瘤標記」,即可做進一步的檢查,保障身體健康。
同時,「腫瘤標記」亦存在另一個盲點,即身體發生發炎狀況,仍會被「腫瘤標記」檢測出為高標記。例如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腫瘤標記」--「CEA」,對於如重度抽煙者,或者發生腸胃道的急性症狀,如胃穿孔、腹膜炎、胰臟炎...等,「CEA」亦會出現腫瘤高標記。另一個最新的癌症試劑--「DR70」,不同於一般腫瘤標記。其原理為檢測人體細胞回應腫瘤存在時產生的物質。亦即,當腫瘤細胞由「原位癌」開始進入細胞間質時,人體結締組織即產生「纖維蛋白原裂解產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此裂解產物即可影射體內已經存在由原位癌進入侵襲癌的事實,可經由「DR70」來感測發現。因此理論上「DR70」可以在癌細胞小於106大小時即感應出癌細胞的存在。但也因其太過敏感,身體有良性發炎狀態時也會產生反應,譬如:莢膜組織漿菌感染、肺炎、一般急性感染、自體免疫疾患、外創傷(30天內)、抽血時溶血、化療60天內、懷孕...等等。
綜而言之,雖然「腫瘤標記」以及「DR70」都是目前檢測癌症的最新方式,但因不夠敏感或容易檢測出良性狀態,以及共同欠缺特異性,譬如一旦未檢測出高標記,並不代表就沒有癌症,而即使身體被檢測出高標記,也有可能是處於良性狀態中。
因此,唯有透過積極調整生活及飲食方式,以及更密集的健康檢查,才能有效保障健康,不要過度依賴腫瘤標記。
遠離癌症不二法門-力行生活防癌工作
癌症既不能透過健康檢查有效檢測,亦不能保障在檢測後獲得抑制及改善,因此遠離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根本『杜絕癌症的發生』,從生活中力行『天天五蔬果』飲食防癌運動,就可以有效預防癌症發生,而這也正是台灣癌症基金會一直努力提倡的最佳防癌良方。早期篩檢或早期診斷並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癌症預防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調整,以及飲食的預防做起。
目前,經過研究證實,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植物性化學成分」(Phytochemicals),具有各種多重生物效應,除可延緩身體已有的癌細胞生長,亦可將癌細胞導向良性細胞。這些植物性化學成分及功效在最近十至十五年內一一被發現及證實。而「植物性化學成分」(Phytochemicals)具有以下八種效應:
1.提昇免疫力
2.誘導細胞良性分化
3.抑制血管增生
4.促進細胞凋亡
5.抗氧化(自由基)作用
6.抑制細胞訊號傳遞(抗細胞增生)
7.植物性類激素的拮抗作用
8.膳食纖維降低致癌物影響
因此透過每天攝取五份新鮮的蔬菜水果,將可有效預防癌症,尤其根據調查,國人對蔬果的攝取量偏低,而癌症在今年又繼續第二十次蟬聯國人死亡原因的首位,此種情況在在顯示生活防癌的必要性,尤其透過生活最簡易的飲食方式防癌,更是民眾不分年齡與性別應一起響應與力行的工作,期望透過生活飲食的癌症預防工作,有效降低台灣民眾的癌症罹患率及死亡率。而這也將是台灣癌症基金會永不止息的努力目標。
總而言之,健康檢查只能當掌握健康的輔助性工具,從生活中落實癌症預防工作,是遠離癌症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工作。未來我們是否能完全依賴「DR70」這樣的腫瘤標記,更早提醒我們提高警覺,仍未有定論,但至少這類腫瘤標記的發明,提供了一個讓我們可以更早發現癌症潛兆的新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