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嘔吐的照護

噁心、嘔吐照護

文/李佩儒護理師、曾雅欣護理師

 

【噁心、嘔吐】

▲噁心:主觀的感受,是指胃部出現不適或有反胃的感覺

嘔吐:腹部肌肉力收縮,強力將胃部食物或液體由口腔推出,經常是不自主的。

噁心與嘔吐是不同狀況的呈現,噁心可能導致嘔吐,但是兩者不一定同時存在。

 

【噁心、嘔吐原因】

  1. 腫瘤:例如消化道或腹部腫瘤、腦瘤,都可能出現嘔吐的症狀。
  2. 化學治療:噁心、嘔吐是化療藥物中最常見的副作用,而藥物種類及劑量皆會影響其程度。臨床上,藥物致吐性可分為高致吐性、中致吐性、低致吐性、微致吐性等四等級。
  3. 放射治療:與照射部位、次數、劑量有關。例如接受腦內,消化系統,肝臟等部位之放射治療,引起噁心、嘔吐反應的機率也較高。
  4. 癌症治療相關藥物:例如標靶及免疫治療之藥物。
  5. 藥物: 如阿斯匹靈類的消炎止痛藥,或是某些抗生素等。
  6. 體內電解質不平衡:例如腹瀉脫水,未及時補充水分時。
  7. 腸胃道障礙:可能因為治療、手術或腫瘤引發的腸阻塞問題,或者便秘,糞便填塞等。
  8. 情緒:因擔憂疾病變化,而產生的壓力焦慮情緒都可能會引發噁心嘔吐。如果第一次的治療帶來很不適的經驗,很有可能在之後,還沒給藥前就聯想到不舒服的感受而開始嘔吐,即稱為”預期性嘔吐”。
  9. 其他:如感染、腸胃炎、腎臟疾病等

 

噁心、嘔吐之症狀程度分級表

分級

噁 心

嘔 吐

一級

無食慾但進食習慣無改變。

無須醫療措施介入。

二級

進食量減少,但無體重減輕、營養不良或脫水症狀。

需要給予靜脈輸液與醫療處置。

三級

進食水分與熱量不足,需要灌食、靜脈高營養輸液或住院處置。

需要管路灌食、靜脈高營養輸液或住院處置。

四級

 

危及生命。

 資料來源: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5.0

【飲食建議】

1.清淡飲食、少量多餐(每2-3小時進食,每次5-6分飽),細嚼慢嚥,避免過度飽脹。

2.若是因化療藥物引起之噁心嘔吐,須避免在治療之前進食太多。避免在進餐前、中、後過度喝水,以減少飽脹感。

3.過甜、油膩、重口味及辛辣具刺激性的食物;皆可能引起噁心嘔吐。嘗試口含如檸檬糖、薄荷糖、喉糖、或碎冰塊,可降低噁心感

4.某些稍有酸味之食物,如酸梅、陳皮、無花果等,或微酸、冰涼、甜度不高經稀釋後的飲料,皆可抑制噁心、嘔吐感,但須視個人接受程度。

5.過熱之食物味道會較明顯,室溫或較涼食物,較不易引起噁心感,而更容易接受。

6.多次攝取小份量、高熱量、高蛋白的點心或飲品,如:布丁、蒸蛋、起司條等,以補充營養。

7.飯後1~2小時採坐姿休息,不要馬上臥床,以減少因胃酸逆流造成的噁心感。

8.食物宜新鮮,時常變換,隨餐烹調,減少重複加熱,否則營養易流失,且味道改變更易引起噁心不適。

9.嘔吐時,不宜進食。停止嘔吐後約1-2小時,再嘗試進食白吐司,蘇打餅乾等少量較乾的固體食物,或小量飲水,觀察反應。

10. 嚴重嘔吐時,應補充適量水分及含鉀離子較高的食物,如:香蕉、葡萄

 

【照護建議】

1.紀錄噁心嘔吐發生之時間與狀況,作為生活及飲食調整之參考

2.用餐時保持空氣流通,避免在高溫或有油煙的環境下進食,應遠離廚房及廁所。

3.放鬆心情,可利用聽音樂、廣播、閱讀書報、看電視(節目應是愉悅輕鬆),與人聊天,睡覺等各種紓壓方法,轉移注意力。鼓勵延續自己的興趣或活動,如繪畫、攝影等

4.保持室內通風,依個人喜好程度,可使用清新氣味的精油,例如薄荷、茶樹、檸檬等薰香空間。。

5.覺得噁心時,可試著以深而慢的呼吸節律或讓全身肌肉放鬆來緩解不適。另亦可以音樂輔助進行冥想,或穴位指壓(足三里穴、內關穴)、輕柔按摩等方式。

6.若在剛醒來時就覺得有噁心感覺,可先服用止吐藥,休息 30 分鐘到 1 小時後再起床。

7.口腔護理:噁心嘔吐後,進餐後,睡覺前皆須執行口腔清潔,去除異味,增進舒適。亦可以茶葉水、檸檬水、開水等漱口,但若有口腔潰瘍,須避免含有酒精性或酸性之成分。

8.若衣物、床單有噴濺到嘔吐物,需盡快更換,以減少空氣鬱積異味。

9.可每天同一時間測量體重,以評估是否有脫水情形。

10.若臥床時,發生嘔吐情形,應將頭側向一邊,以防吸入嘔吐物。

11.規則服用醫師開立之止吐藥,若醫囑為”必要時服用”,應於開始感覺噁心不適時即時服藥,可減輕嘔吐之發生或程度。

12.與醫師討論噁心嘔吐程度及止吐藥之效用,以調整適合之用藥與劑

 

何時該返診就醫?】

1.發生嘔吐情形時,不慎吸了一些嘔吐物。

2.嘔吐物為咖啡色或血色時。

3.尿液顏色呈深黃色,排尿次數明顯減少。

4.腹痛,虛弱,暈眩無力,或意識改變。

5.無法進食(包括藥物)或飲水超過兩天,即使已使用止吐藥仍無法緩解時,建議應回診由醫師評估、檢查,提供適當的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