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年幼子女的疾病告知與情緒安撫


我們大概都有一個共識是要將自己生病這件事告訴孩子,因為生病的我們勢必得進行一些治療,時間安排上可能有一些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可能會有所改變,外貌和體力可能也與以往不同,正常的家庭生活會受到干擾,因此,必須盡早告知孩子相關的調整與改變。只是該怎麼說、說什麼、說了之後要做些什麼呢?

事實上,將自己的疾病告知子女會視子女的年齡、個性、成熟度而有所不同,但大體來說,我比較建議以「媒材形式」的介入,比方說,《害怕受傷的心》、《最後一片葉子》、《親親小媽》、《美雨》等生命教育的電影、電視劇、繪本或圖畫書,運用孩子較能理解的藝術形式,營造支持與愛的氛圍循序漸進地告知疾病。

有些大人們可能為了保護孩子,認為他們不需要知道或說了他們也不會懂而隱瞞疾病,然而,我們沒想到的是,孩子對環境變化是極為敏感的,當他們感受到家人好像在唏唏嗦嗦地講秘密、經常出入醫院,反而增加孩子內心的焦慮與不安,而且若在未做好心理準備的狀態下獲知家人罹癌的事實,甚至可能會覺得被背叛與有不信任感,對其人格養成留有陰影。

雖說,要將自己生病這件事告訴孩子,但也不是一股腦地說,而是重視孩子的反應,告知他們想要知道的內容。以《美雨》這部日劇為例,孩子常問:「爸爸生的是什麼病」、「爸爸什麼時候會好」、「爸爸能陪我去哪裡哪裡嗎?」因此,我們需要告訴他們疾病的名稱、接受治療的時間、住院的時間、不像感冒幾天就好了、可能會花比較長的時間、身體在什麼樣的狀態可以去哪裡、在什麼樣的狀態需要多休息等等。

有時候,可以讓孩子提出問題,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去搜尋和閱讀相關的資料;有時候,孩子也可能以為是自己不乖或做錯事,導致父母生病而自責。像在《美雨》中,孩子聽聞摘到四朵四瓣葉子的酢醬草後,爸爸的病情就會轉好,便很努力地在草地上找尋幸運草,但最後仍沒有湊齊,後來爸爸的病情略為惡化,孩子便自責不已,認為是自己沒有努力找到幸運草的錯。

讓他們明白並不是因為他們不乖或做錯什麼事,害家人得到這個病,耐心地為孩子心中各式各樣地疑問解惑,敞開心懷地溝通是十分重要的。

最後,說了之後要做些什麼呢?

孩子聽聞父母生病的事同樣會覺得害怕、生氣、孤單、無助無力、不相信、自責、被背叛、不安等情緒反應。而且因為孩子不擅長用語言表達,可能以其它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暴力、摔東西、不說話、哭鬧、抽慉發抖等,即便孩子沒有出現上述任何一種反應,我們也不容忽視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也可能正處於驚嚇過後的麻木狀態。

因此,不間斷地對孩子表達支持和關注,且再三讓他們知道出現這些情緒反應是非常正常的,教導孩子樂觀與正向的心態,父母自己本身與孩子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找出適當的方式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不論為何,遇到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子溝通或孩子情緒上的困擾時,可以尋求心理健康照護的專業人員來幫助我們,像是社工師、心理師、護理師、醫生。有人說,父母是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要先像什麼樣子,我相信,我們一定都希望孩子可以從我們身上學習到正向地面對危機和克服困境的方式。

 

【延伸閱讀】維繫親人之間的親密關係與溝通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2881

【延伸閱讀】生病時,如何與孩子溝通?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408

【延伸閱讀】不再獨自承受,家人永遠伴你身旁
https://elearning.canceraway.org.tw/page.asp?IDno=3810